广东*学院教务处 广东*学院教务系统
广东*学院转专业问题
转专业*允许,并成为大学教务部门大一第二学期的定期工作。主要是大一最后考试,大一学习的都是基础课,比较通用,不过千万别挂科,只要你不跨批次和专业即可。至于难以问题与想去的专业人数有关,总体控制5%。如果想开学时就转,最好早去学校,联系看能否找到愿意和你对换专业的,那样2人到教务处重新注册登记一下,各自报到就可了。现就转专业答复一下: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进校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专业。
(一)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理由充足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充足的理由包括: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选拔,选拔合格者(多数都用这一条)。
(二)不具备条件者不能申请转专业。
条件包括:1、新生入学未满一年者;2、二年级及以上者;3、各类委培,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转专业者;4、艺术类、体育类考生,跨文、理科类别转专业者;5、跨高考录取批次转专业者;6、已办理试读手续者;7、曾转专业或转学者;8、专科升入本科者。
(三)转专业申请时间和申办程序:
1、学生转专业每学年集中审批一次,申请时间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
2、教务处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末,根据转入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文、理科向全校公布转入专业的接受名额。
3、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则上参加选拔后各专业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所在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4、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转专业申请表》,由学院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务处。
5、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人(不包括满足转专业条件第1、2条者)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文、理科选拔考试。考试内容:理科为数学、英语。文科为英语,有的大学再加政治,有的加考计算机。到学校自己就知道以往都靠什么课程了。测试成绩按文、理科分别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由申请人依次挑选自己要求转入的专业。
(四)转专业的学籍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按照入学时的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细则进行管理。
2、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方可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主要是大一最后考试。只要你不跨批次和专业即可。只要早作计划就能实现。现就转专业答复一下: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进校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专业。
(一)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理由充足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充足的理由包括: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选拔,选拔合格者(多数都用这一条)。
(二)不具备条件者不能申请转专业。
条件包括:1、新生入学未满一年者;2、二年级及以上者;3、各类委培,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转专业者;4、艺术类、体育类考生,跨文、理科类别转专业者;5、跨高考录取批次转专业者;6、已办理试读手续者;7、曾转专业或转学者;8、专科升入本科者。
(三)转专业申请时间和申办程序:
1、学生转专业每学年集中审批一次,申请时间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
2、教务处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末,根据转入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文、理科向全校公布转入专业的接受名额。
3、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则上参加选拔后各专业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所在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4、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转专业申请表》,由学院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务处。
5、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人(不包括满足转专业条件第1、2条者)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文、理科选拔考试。考试内容:理科为数学、英语。文科为英语,有的大学再加政治,有的加考计算机。到学校自己就知道以往都靠什么课程了。测试成绩按文、理科分别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由申请人依次挑选自己要求转入的专业。
(四)转专业的学籍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按照入学时的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细则进行管理。
2、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方可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
广东*学院复学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休学:(一)因伤或病经学校附属医院诊断,须停课*、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的1/3以上的;(二)一学期请假、缺课累计超过该学期总学时的1/3的;(三)因其它特殊原因,本人申请或学校认为必须休学的。学生休学一般以1年为期,休学次数不限,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本科不得超过规定学制的4年,专科不得超过学制的3年。因伤病申请休学的,休学期满可申请续休,但学生中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2年;因其它原因休学的,每次中断学习时间,以1年为限。程序及要求。(一)因伤病或因故需休学者,由其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附上学校附属医院诊断证明或相关证明,经级(班)主任、学生办、二级学院审核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因请假、缺课原因须休学者,由级(班)主任提出,二级学院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二)批准休学的学生,由教务处发给《休学证明书》,1周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内办妥离校手续后方可离校,学校予以保留学籍,逾期不办理作自动退学处理。学生应征参加**(含*人民武装警察*),学校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1年。应征入伍的本科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最长可延长规定学制的4年,专科学生可延长规定学制的3年。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下列规定办理:(一)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二)因伤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其医疗费和往返路费自理。(三)学校不对学生在休学期间发生的事故负责。(四)学生在学期中途休学,其在学时间若少于该学期总学时2/3者(即缺课超过总学时数1/3),该学期算作休学期间;若超过该学期总学时数2/3以上者,算作有效学习时间,该学期考试缺考课程,可于复学前参加补考,按照《广东*学院学年制学生成绩考核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学生复学按下列规定办理:(一)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学期开学前,持《休学证明书》、学生证向教务处申请复学,由二级学院复查合格,方可复学。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经学校附属医院复查合格,方可复学。(二)复学申请批准后,编入原专业下一年级学习。如该专业*未招生,可转入相近专业学习。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一)一学期连同以前各学期考核成绩不及格课程经第一次补考后,累计仍有3门(含3门)主要课程或4门(含4门)以上课程不及格;(二)具有学籍的时间本科学生超过规定学制的4年、专科学生超过规定学制的3年(应征入伍的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本科超过规定学制的4年,专科超过规定学制的3年)未完成学业的;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三)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四)经学校附属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五)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六)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又无正当理由的;(七)本人申请退学,学校说服教育无效者(必须有学生家长签字)。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对退学的学生,由教务处发给《退学决定书》,同时报省教育厅备案。学生退学的善后问题,按下列办法办理:(一)学生接到《退学决定书》后,必须在1周内办完手续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二)学满1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学习不满1学年,不发给肄业证书,只可发给学习成绩证明。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参照本规定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办理。考勤及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现任领导
李运生院长
李运生,男,汉族,**员,教授,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管理学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至2001年任湛江师范学院院长,2001年至2004年3月任广东商学院花都学院院长。2004年4月任职本院。长期从事欧洲哲学史和高等教育管理的教学和研究,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西方哲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主要论著有《欧洲哲学史教程》、《黑格尔逻辑学的纯概念》、《黑格尔的社会历史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领导、决策、管理》、《治校方略》、《苏联哲学辞典》(集体译著)等。
吴伯喻副院长
吴伯喻,男,汉族,上海市人,1941年9月出生,副教授,**员。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1960年-1966年,学制六年)。历任广东*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兼人文社科部主任(时任学院纪检委员)。
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曾任广州医学院南大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4年7月至12月任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学处处长。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副院长。
谭马利副*
谭马利,男,1969年10月生于广东湛江,**员,副处级。
1990年9月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1994年7月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4年7月毕业,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工作,任政治辅导员,学生*支部*。
1998年10月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哲学所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2000年10月获得研究生学历。
2002年6月调任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任*总支副*。
2004年9月就读于**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2007年7月毕业。
2004年9月调任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委副*。
主要的理论成果:1.发表论文:《浅谈学生工作管理机制》、《试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师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价值与对策》、《浅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学生*建的指导意义》2.课题研究:《理科学生职业素质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拓展计划》3.在化学系工作期间,组织编写《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工作手册》和《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教育培养登记册》。
本文链接:http://www.kmjbhy.com/html/879621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